你遇到困难有人伸出援手,他陷入黑暗有人送来明灯,我伤心无助有人陪伴左右……可能是送给孤寡老人的一床棉被,可能是给予残疾人的创业扶持,可能是带着迷途孩子踏上回家的路…… 这是“幸福鄂尔多斯”的无秘钥“IP”,可随时登录,就在你我身边。 鄂尔多斯市从2014年开始探索开展“三社联动”工作,2018年,“三社联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几年来,全市持续聚焦民生短板和基层社会治理短板,打出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骨干的“三社联动”的“组合拳”,通过在政策创制、队伍建设、服务推进、发展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为,让专业化、精准化、精细化的社会工作赋能社会救助、城乡社区治理、老年人关爱、儿童服务、婚姻家庭、精神康复等领域。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鄂尔多斯实践”,正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走向“2.0”时代。 准格尔旗贾家湾社区为残疾人、妇女开展技能培训
红色引领 抓住社会治理之“核” 助推社区创新发展,引擎在哪里?党的工作在城市基层落地生根,依靠什么?条分细缕社会治理,内核是什么? 答案不约而同地指向“党建”。 “党建是核心,只有把准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资源才能集中起来,项目才能落下去,才能真正让服务和群众零距离。”鄂尔多斯市民政局局长辛宏亮说。 在推动“三社联动”工作中,鄂尔多斯市始终注重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轴心带动作用,坚持以党建工作的一马当先带动全盘工作的万马奔腾。 推动旗区层面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三社联动”工作领导小组,街道社区层面设立联席会议制度,试点社区成立“三社联动”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并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协同、民众参与、政策保障的社会治理机制。 基层的有效实践离不开优秀的“顶层设计 ”。鄂尔多斯市抓实机制保障,为“三社联动”工作如何落实制定有章可循的“依据”。 出台开展“三社联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将“三社联动”工作纳入建设“幸福社区”重点工作任务中。同时,配套起草、出台了鼓励扶持发展社会组织、落实社会工作者管理人员薪酬待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服务标准等多个指导性意见和实施意见。2018年至2020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预算500万元,保障“三社联动”工作形成规范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 康巴什区悦和社区“筑梦童年”亲子课堂活动 有了党建的引领和政策红利的“注入”,“三社”联动工作的“同心圆”半径被无限延长。 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被充分激发后,社区党建开始与驻区单位党建、社会组织党建有效融合,区域各类党组织突破了条块壁垒结成“红色联盟”,对需要协调解决的“大事”、关系民生福祉的“实事”、基层无力解决的“难事”进行共议共商,有效解决了社区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之间工作协调沟通难、资源优势互补难、在职党员作用发挥难等问题。 比如,东胜区安达社区由社区党总支牵头组织社会组织、联合党委成员单位代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围绕“三社联动”项目方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乌审旗呼热胡社区发挥三社联动工作站协调联动优势,联合呼热胡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呼热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志愿服务队开展工作,广受点赞。 乌审旗胡热呼社区关爱银龄行项目成果展示活动 一个个暖心实践成为涌动在社区的一股“红色力量”,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控,不论是邻里矛盾化解还是基层堡垒建设,都有“三社联动”成员的倾情奉献。 党建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居民自治规范化、社会组织多元化、社工队伍专业化、社区治理多样化、社区服务精细化等多把“锁”,社会治理找到了通达和谐的关键“枢纽”。
资源共享 打磨优质服务之“芯” 民心顺则天下安,民心安则天下治。 “社区的工作人员经常打电话问我们有啥困难,不时来给我打扫家,今天又上门给我做午饭,你看这菜多好,有肉炒豆角、红烧带鱼,除了感谢就是感谢!”93岁的陈莲霞感激地说。老人家住达拉特旗西园社区西园小区,身体行动不便,且老伴儿去世多年,平日里由儿女们照料。儿女都忙时便给达拉特旗慈孝为老服务中心打电话求助,工作人员欣然答应。趁着老人吃饭的间隙,两名工作人员又为老人清洁起了厨房。
还有,伊金霍洛旗新北社区为转移农牧民提供免费培训,链接就业资源,助力农牧民移出来能致富;准格尔旗迎宾社区针对辖区青少年假期无人看管问题开设暑期公益课堂,联动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义教团队,为辖区70多名中小学生开展义教课程;鄂托克前旗巴音社区聚焦辖区困境儿童,以专业社会工作手段开展困境儿童成长服务…… 其实,这只是全市“三社联动”工作的多个“点”,既可窥斑见豹,也可由“点”见“面”。 “三社联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同一个圆点,那就是“服务群众”。 鄂尔多斯市“三社联动”工作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可以广泛汇集政府、社会、居民、志愿者等各方面资源,推动资源清单和群众的需求清单无缝对接,找到了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芯片”。
一方面,建立服务“项目库”。发挥专业社工的作用,通过与社区辖区内单位、企业、居民座谈讨论、上门询问、电话访问、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摸底调查,多渠道收集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服务,设计“三社联动”项目,开展符合辖区居民需求的差异化服务,让服务实现精准“菜单化”。
另一方面,推动主体“双孵化”。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和党组织“两个培育”的力度,在市级层面打造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三社联动”服务示范引领平台,各旗区分别设立“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提高社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硬件方面,通过社区为进驻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提供固定的工作场所,具备综合保障、能力培养、专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软件方面,各级民政部门为社会组织提供能力培训、信息共享、管理咨询、资源整合、成长评估等孵化服务,培育其发展壮大。截至当前,在市、旗区层面共建立社会组织与党组织“双孵化”平台10家,街道、社区层面成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孵化器21家,累计培育孵化社会组织445家社会组织党组织89个。 “两手”成拳,更有“力道”。目前,“三社联动”工作已拓展至全市63个社区,开展项目超过400个,召开联席会议144次,服务老年人1万余人次、儿童9000多人次,文化娱乐活动400余场,参与志愿者1867人,受益人群超过10万人次。 亮闪闪的成绩背后是沉甸甸的实效——全市逐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社区老党员和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左右联动的社会服务体系,一项项优质服务让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曲线持续上扬,一张张笑脸汇聚成鄂尔多斯大地最美的风景。
活力释放 筑牢专业队伍之“基” 如何保证“三社联动”工作成功“落子”,并能发挥长久效应,走活基层社会治理“一盘棋”。 人,这个关键因素要排在首位。 近几年,全市社会组织数、质量双提升,持证社工人才人数大幅增长。截至目前,全市考取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水平证书2357人,在街道、社区一线工作的有700多人,参与“三社联动”的社会组织共有持证社工161名;全市共登记社会组织2310家,其中,社工机构115家;培育社区备案登记社会组织665家,3A级及以上的社会组织达到191家……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指标,而达成这个指标则需要久久为功。 为了建设一支专业化、精准化、精细化的社工队伍,鄂尔多斯市持续“加码”,多维发力。
强化社工人才的“培养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培养了一批本土社工人才。引进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进行中长期合作帮带,在广东培训领导干部41人次,培训社工人才88人次,选派18名优秀一线社工赴广东省进行社工督导培训;广东专家来我市培训、督导社区工作者、社工5800人次。将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总体规划,成立全市行业协会“鄂尔多斯市社工师联合会”,举办全国性的“相聚草原、社工论剑”论坛;搭建起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平台……常态化的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本土一线社工的专业能力。并充分发挥持证社工专业化优势,在城镇社区推行每个社区至少配备3名有资质专业“社工”的模式,给予在社区工作持证“社工”工资补贴,试点解决专业社工“上岗难”的问题,切实强化“三社联动”骨干力量。 同时,在加大社会组织培养上下功夫,助力其超越“基本功”,实现再攀升。每年举办的示范培训、现场观摩会、座谈会等培训活动超过20次,累计培训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员骨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近一万人次。 此外,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累计投入政府购买服务资金4300多万元,向全市社会组织购买社区活动、居家养老、社会救助、“三社联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运营、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等多个领域的服务,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如今,在鄂尔多斯,社工活力正在多点迸发。广大社工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扶老助残、扶贫济困、禁毒帮教、社区矫正……每个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标段”上,都有他们的身影与爱同行。而成立才3年多的鄂尔多斯社工师联合会获得了中国社工师联合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 当一个个特色项目开发出来,满足了群众多元化需求;当一张张服务网络织密扎牢,扩大了民政工作的外延;当一家家社工机构茁壮成长,精耕深作惠及民生……我们看到全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大局”已定。 跟随“三社联动”工作的“导航”,我们正在加速抵达“幸福鄂尔多斯”
|